第(1/3)页 100年前,一批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沙俄设计师,揣着巴黎的城建图纸,来到了辽东半岛的最南边。 他们要在这里再造一个东方巴黎,并给它起名为“达尼安”,意为:遥远的城市。 因此,这座城便被音译成了:大连。 1980年,浦江舞剧院的全班人马,浩浩荡荡抵达了这座,无论什么年代都拥有阳光、大海、卵石滩的海滨城市。 与此同时,全国各地的优秀舞蹈团体,都在往这扑。 很多实力雄厚的文艺团体单位,一到地头,立马就去联系当地的大连歌舞团。 请求提供场地,进行加班加点的操练。 毕竟,即将于8月1日拉开序幕的“全国舞蹈大赛”,是新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舞蹈大比拼。 但凡是了解上一个十年的同志,都知道那个年代对舞剧表演有多重视。 舞台帷幕、灯光道具,那是一套一套、花样百出。 所以,这一会的大赛举办地“大连人民剧场”,立马就成了众多歌舞团队争相联系的地方。 其目的,无非是希望他们给予自家的参赛舞蹈,更多的支持与协助。 于是,江山这个不要脸的索性就开后门、走关系,直接将“大连人民剧院”变成了浦江舞剧院的排练地点。 …… “各位同志、同志们……” 人民剧院的舞台上,面对十多位叽叽喳喳、兴奋不已的姑娘,江山放开了嗓门: “各位姑奶奶们……” 话音刚落,各個都合上嘴看向了他。 “……”他愣了一愣: “距离正式比赛没剩几天了,很多参赛团队都在找地方努力练习。 所以,咱们浦江舞剧院也不能落下。” 他转脸看了眼夏副团长,在对方微笑着点头后。 江山继续:“一会等灯光道具准备就绪后,咱们先进行第一次全套走位…… 记住,这一片舞台就是即将检阅我们的地方,也是你们通往舞蹈殿堂的全新起点。” 啪啪啪,击掌三声后。 在江河、张路的一一点头后,《渔光曲》的倒计时排练正式开始了。 …… 在这个没有MOCO(动作捕捉摄影机)、无人机群、伸缩炮、虚拟摄影、AR/VR……一堆R技术的80年代。 构造任何舞台场景,都得依靠手搓。 于是江山这会能做的,就是把这些有限的声、光、电,无限投射在《渔光曲》的表演团队中去。 除此之外,江山这个喜欢背后加戏的家伙。 早就在一个月前,将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的背后系列故事,以及与之相联的《渔光曲》拍摄花絮。 陆续通过《东方都市报》、《浦江电视台》对外播放了。 令人不意外的是,这些新闻很快就被各大报刊杂志相继转载。 到了最后,新成立不久的浦江舞剧院,一举盖过所有老字号歌舞团。 当之无愧的成了大赛上最受瞩目的一个焦点。 …… 1980年8月5日,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。 在前几日,单人舞、双人舞、三人舞的比赛项目结束后。 全国舞蹈大赛,最有看头的团体舞比赛,如期上演。 这一会,大连人民剧院,随处可见盛装打扮的歌舞团队在来回穿行。 他们或她们,身着精心准备、多彩艳丽的舞蹈服饰,散落在后台或走道继续演练。 忽然间,一群身穿米色素雅旗袍、挽上秀发的舞蹈演员,犹如一道风景线般出现在了后台。 这一会,别说是男演员,就连女舞蹈演员也会探出脑袋瞧上好一会。 眼见自家剧团,竟也有万众瞩目的时刻。 外表镇定的夏副团长,早已经在心里敲起锣来、打起鼓了。 ……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舞蹈团队上场,夏副团心里的鼓,咚咚咚的越敲越快。 第一次出门带队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,她的心里一点不比团员们淡定。 这当会,夏副团耳边的轰鸣声,令她一点都没听清,江山到底跟姑娘们说了些什么。 只瞧见,自家团的舞蹈班底在江山的一声令下后,目光淡雅、身姿从容的走向了等待区。 “下一个上场的节目是,浦江舞剧院选送的参赛舞蹈《渔光曲》。” 随着报幕员的一声通报,墨绿色的厚重幕布缓缓向上方收去。 …… 刷、刷、刷—— 一片黑暗的舞台上,依次有几束灯光投下。 袅袅娉婷、宛若一片初生的暖阳。 一瞬间,造型各异、静候晨光的舞姿,呈现在了评委们的视线中。 这一刻,他们仿佛看见了一片岁月静好。 渐渐地,这一片美好,宛若人间烟火般的升腾了起来。 台上,在第一束聚光灯落下一瞬间。 董智芝一个条件反射的动作后,视线中出现了两个月前的一幅景象。 【小董,你试着想象一下,】 江编导熟悉的声音,一直在她耳边萦绕: 【夕阳西下,你虽然安静的坐在巷口绣花,但你深知眼前的弄堂,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。 这个时候,你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?】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