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很难相信,一位还存活于世的中国作家,他不仅被《时代周刊》评选为影响亚洲文坛进程的十大作家,他的采访画像在纽约时代广场LED大屏轮流滚动播放,甚至于他的作品 还被节选进了当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考题? 六月七日。 北平,清华附中门口。 “叮铃铃铃铃铃——” 伴随着结束钟声响起。 高考考生们结束完上午的语文考试,朝着校门口的方向,鱼贯而出。 校门外,照例聚集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,采访的记者,以及乌泱泱的一大堆人。 来自于央视的记者,随手从人堆之中拦住了一位考生,照例开始进行访谈: “这位同学,今天发挥如何?” “考的怎么样?” 和往年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的考生有所不同。 一般来说,每当到这种时候,一定都会出现几位显眼包,每当被问及“考得如何”这种话题之际,他们都会以一种极其自信的语调,当着镜头的面表示: “就这种级别的试题也想让我去工地搬砖?” “想都别想!” 原以为,今年,照样也会出现几位显眼包活跃一下气氛。 谁料,但凡是结束考试,从考场出来的学生. 他们的神情竟然都是一反常态的沮丧? 被采访的学生,是一副模样还算是清秀的女生,在被记者问及“今天的语文考试发挥如何”之际。 宛若情绪彻底失控一般。 两行泪珠控制不住的从脸颊流下。 只见她哭丧着脸,哭哭啼啼,哽咽着当着镜头的面回答: “江海老师《活着》的阅读理解,真的是真的是太难了,呜呜呜呜呜” 按照惯例,实际每年的高考,大家最关注的科目只有一项—— 语文! 准确来说,是语文的阅读理解以及高考作文题。 你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 那就让我们来浅浅分析一波. 文理综暂且不论,现在高考的主科科目,一共就只有三科: 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。 首先,对于绝大多数已经毕了业的路人来说,有关于数学科目,大家主打的就是三个字—— 看不懂! 你让一个已经毕业多年的路人,重新去做高考数学题,或者尝试去看懂高考数学题的解析? 这不纯纯天方夜谭吗? 这不纯纯就是太监逛青楼,主打的就是一个无能为力? 其次,有关于高考英语,现如今大部分的路人,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停留在一种: “点头yes摇头no,来是come去是go,要打招呼喊hello,哈喽哈喽,哈哈喽.” 就这种主谓宾都分不清的小学生水平,你让他们去看懂高考英语? 这确实是太过离奇。 正是由于数学看不懂,英语学不会,所以每年的高考语文都会成为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。 很显然,这一届的高考语文试题,难度有些超标。 不止被采访的女生掩面落泪。 考场外,有不少的考生,一出考场直接就痛哭流涕: “高考不努力,工地做兄弟” 这一届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,是有关于苦难的叙述,其大致的内容观点就是,以苦难为中心论点,对过去的时代做一个总结,对未来的生活进行一个展望,细数苦难带给不同年代人们的影响。 实际作文题目这个东西,对考生来讲,并不算难。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,在不跑题偏题的情况下,但凡字数达到800字以上,60分的卷面总分不论如何应该也能有个45分左右? 作文题,难不倒考生。 难度超标,让出了考场的考生至今痛哭流涕的,是这一届的语文阅读理解。 这一次的阅读理解,教育局引用了江海所著《活着》原文的一千五百字的开头,从文中的【我】遇到【福贵】以及他牵着的那头【老黄牛】开始,一直到两人坐在田坎上,【我】开始听【福贵】讲述过去的故事为截止. 这个开头正不正常? 自然,是再正常不过。 从这个开头看不出来任何的异样。 让考生崩溃乃至是难到落泪的,是出题老师根据这一篇短文设置的题目。 其一: 【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?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。(6分)】 这个题目,中规中矩,属于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。 你说他难? 这不至于! 只要抓住【老人】和【老牛】之间的关系,便能轻松做出解答—— “一、福贵和老牛都上了年纪,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老迈年高。” “二、福贵和老牛历经生活沧桑,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;” “三、福贵和老牛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,表现出生命的韧性.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