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挂上燕京的来电后,江山的困劲也没了。 抓过衣服往身上套的时候,才注意到了桌上的那只邮包。 按说,这只年三十那天收到的邮包,都不该在那天被他拿到。 巧就巧在邮局里管这块的同志,正好认识江山。 索性就给他特事特办了。 说起来,邮包里装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。 但江山这会却看的两眼放光。 “可以嘛朱全能,” 看着手里的一张张照片,江山又体会到了,由设计图变实物图的大丰收喜悦。 “哥,” 赶紧推窗,冲着外面喊了一句:“你快来看看这个。” “怎么了?” 正在帮小白扎围巾的江海,转头问了一句:“看什么呀?” 小厨房里,炖了一锅鱼汤的江妈,正忙着盛汤。 同样也熬了一罐鸡汤的李怀英,提着一只绿色的保温桶在一旁等着。 听到江山的一声招呼后,李若诚和江海双双都往这边来了。 “之前临走的时候,我给村子里留下了几张设计图,” 江山把手里的几张照片,递出了窗口:“没想到他们还真给做出来了。” 窗外,江海和李若诚低头看着照片。 “这是……”江海看着照片上的一盏落地灯:“竹子编的灯?” “真漂亮呀,” 一张细竹编制的吸顶灯,笼着暖黄的灯光:“老三,这些都是你设计的灯?” “瞧着不错吧,” 江山很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: “比我想象中的效果还要好,看来他们还真是蛮适合干这活的。” 看着老三笑的那样,江海的冷水及时泼了下来。 “那么开心干嘛,即便是人家按你说的做出来了,你是能帮他们卖还是怎的?” “……” 一句话就把江山说愣了。 当初光想着那些山里的竹子,能做哪些比箩筐更赚钱的玩意。 倒还真没想过帮村里建一条产业链。 “怎么不好卖,” 李若诚指着照片道:“要真有的卖,我第一个掏钱。” “上个月国家刚出台的规定,” 江海也点了点照片: “《加强市场管理,打击投机倒把》,你让村里的这些农民,上哪卖这些东西? 这可不是竹筐。 再说,就你设计的这些灯,在县城估计也没人买。” “那就……” 江山摸了摸如今的空子:“干脆让四亭村成立一个村办加工厂。” “这办法我看行,” 江海帮着老三一块摸: “集体都比個人好说,不过真要是那样的话,你还真得帮他们找找销路了。” “县城肯定是不要想了,” 李若诚已经在想了:“好多地方连电都舍不得用呢。” “李叔说的对,” 江山看了看照片上的竹艺灯:“最好拉到城市来卖,如果能送出国,就更好了。” “卖到国外去?” 这么一说的话,江海也重新打量了起来: “嗯,拉去国外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呢。” “没错……” 三个人一里一外的在窗口商量着。 已经收拾妥当的江妈,在里屋喊了起来:“都干什么呢?还不赶紧送我上医院去?” 医院里的二儿媳,还在等着她呢。 小鱼和小白一听,赶紧跟了上来。 这一次,他俩谁都不肯落下了。 “噢对对对,” 江山赶紧把车钥匙递给了大哥:“妈,我下午过去换你们啊。” “哪轮的到伱换,再说你去了能干嘛?晓晓的嫂子和我轮着换就行了。” 一队人浩浩荡荡的出门了,连李若诚老俩口都跟在了队伍里。 “还有我呢,”李怀英边走边说:“我也可以在那呆两天。” 随着声音的渐渐消失,江山归置归置照片重新关上了窗。 今天轮到他去报社值班,再不去就得挨骂了。 正想着,刚走过去的江海又走了回来: “不对呀老三,大年初一的班不是你值吗,怎么到现在还没过去?” “马上就出门,” 第(1/3)页